跳转至

看天气之子后思绪流淌

写于200602

补充于200604

修改于200717

昨晚看pt的求助贴到一点半吧?或者一点。九点半起来听电电课,迷糊得大概可能自己会的也差不多毕竟是复习课就开始划水逛pt站找资源。中午吃饭完了睡觉,好困。被要上班的老妈叫醒,脑子不清楚无所事事了一会儿。然后打开了硬盘说是看一集番吧,反正期末这么闲。然后就打开了天气之子。

嘛,毕竟是电影,看了一个片段就不想停了。看完了。魔幻,却又以东京作为背景。

对电影本身没什么评价的,明确的意义的话就跟君名一样,我觉得没有什么吧。对于我来说,每一个转折都与往常的思维不同,就是在日常中看一看获得新鲜感的电影(ps 画质真好)。音乐很好,这点对我的触动很大。

打开窗,透气。看着窗外也是晴天,不禁想一些其他的东西。从面向正南的阳台看下去,绿色的树,这绿是处于春和夏的过渡色;五楼在窗外摆放着植物,有铁观音,小仙人掌,粉色的花,还有盆景;在太阳下晒着的车,旁边的小区和自己小区里的,还有停在棚下的车,自行车,一个人都没有;面前是东西向的输电线,远处是朦胧的山;太阳从正右边射过来,抬头望去是能带来无限想象的蓝天;小区的小路上偶尔有人走过(现在是下午五点十七),隔壁小区刚刚有爸爸送孩子回家;啊,还有飞着的鸟儿,这是可以用眼睛捕捉为连续曲线的最好视频......

这一切,都太美好了。

从初中开始,家里有着可以让我探索的手机,有着WiFi,几次入院,很幸运有着相关的医疗技术让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当时还去北京看病,很高兴在那之后我变得十分乐观,因为,经历了那些事情,很多人都会变得乐观吧。升入高中,病不了了之,很开心,也可以去参加体育锻炼了。机缘巧合,升入陕西省最好的五所高中之一,遇见了对的同学好的老师,以及那个拼搏的自己。当时写的日记,到底能组成多少页呢?大学的话,竟然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很高兴用上了Mac,手边还有可以当做显示器的iPad mini,手机虽然是两年前的,可是质量相当好,用着很顺心。想要学习什么网络上都会有教程,发现了好的论坛,好的pt站。第一学期成绩还算好,生活上几乎没遇到任何问题。第二学期很幸运成为了扬帆的一员,可以认识更多的学长学姐和优秀的同龄人。(能跑三千,家里拉了网线)

除此以外,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自己一辈子都看不完的风景,一辈子也欣赏不玩的艺术作品。

这一切,都太美好了。觉得,能活在这个世界上,太好了。

正因此,这种感觉也很糟糕。

没有什么目标,正在停滞不前。

这学期的上课质量,一定是从小学起最差的。没有什么规律的作息,没有什么好的状态。觉得,要是有一些能让我找到目标的东西就好了。去探索了很多,md,latex,各种硬盘,倒腾iTunes,整理Mac,找pt站,下资源,看番(真算不来这学期看了多少),等等等等。

大学生的本分到底是什么,是学习吧。那这些事情是在浪费时间吧。能为电子行业做出一点贡献吗?究竟在学些什么呢?真的是在应付考试吗?考试真的很重要啊,你没发否认。那不为考试所做的努力就不叫努力了,就不算学习了?

这个世界真的完美吗?

我知道,不完美。但是我已经满足了。太多东西,我无法去回馈,我只能充满感激。还有另一个原因吧,我会主动去逃避不愉快的事情。

是不是不该就这样满足呢?也许把回馈这些美好当做自己的一个目标也不错吧。

为什么会这么迷茫?也许是小时候的梦想“隐居做研究”在这个学期被打破,我不喜欢做研究,可能我希望多一些感性,多一些回忆,而不是一直往前走。

就把“回馈这个世界的美好”当做自己的目标吧。我仍然坚持自我主义,我不会为一个不是知音的人做出很多,既然如此,就对你觉得美好的这个世界做出回馈吧。把这份感动,传递给这个世界。

无数种可能性从身边飞过,我看不清未来。总会在某个时候抓住些许的可能性,然后稍微看得清了一些,又在某些时候落到低谷,想不清,找不到任何意义。这就是人生吧。人生,和人与世界,差的还真多呢。

不禁又要回想起高中时的我。高一适应了外地生的住宿生活与在新学校的学习,高二为了自己的兴趣去探索(我喜欢去想别人从来没想过的东西(物理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做的事情也都是别人不会去做的(抄作业什么的最擅长了,或者是跟一些人去谈话/聊天)),高三就只是为了分数了,很功利地,没有道理的去学习。没有什么学习的乐趣可言,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完全是因为追求自己的极限很有趣吧?像每晚一点半睡觉,路上用跑来节省时间,白天上课困了站着,这些不是学习知识的乐趣,而是追求极限的乐趣。对了,高三的目标是750,当时真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为了这种不可能去拼。有乐趣吗?没有,有的是读诗和读散文的快乐,还有每天看见很可爱的女孩子/很帅的男生/很可爱或者很帅的老师的快乐。没有了?真的没有了。

上个学期我会把自己和高三的自己来比,当时没看清高三的意义,现在好像看清了一些,当时是为了追求极限的乐趣而追求的目标,所以感觉那段日子很值得回忆。说我是喜欢学习上的清华吗?当时我自己是这么说的,但是那局限在高二,我想高三我还是改变了的。因此要比较,比较的应该是“自己是否在追求极限”。如果这么解释,那我就知道我为什么会觉得第一学期过得还好,不是因为成绩靠前,而是那一学期觉得自己很累,可能我要的是这样的感觉。前一段时间随着心流写的东西也一样,“当清华第一”,我要的不是成绩,不是学习,而是极限的目标。

是这样吗?那么现在我的目标可以有两个,一个是追求极限,另一个是回馈这个美好的世界。嗯,没错了。其他的东西,也许自己都可以不去看了吧。

那之前的一个想法赚钱该如何解释?这个感觉是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或者探索新事物。如果说我没有必要追求更好的事物(好像只有在新事物刚刚被发现而自己没有占有时会产生这种思维,过一段时间或者忘记了或者发现更好的事物之后就不会再去留恋了),那就是探索新事物了。这个好像是上学期想的自己的三个价值观之一吧。(找一下三个价值观)(找不到了,应该是发现自我,探索未知,还有一个自我主义/或者是对自己喜欢的人好)

物理的学习,是不是出了一些问题;数学也是。是不是太应付考试了呢?能否把重心放在一个定理得出的过程上去,去理解那个历史,去想清楚那个过程。你学程设的时候不就是那么思考的吗?只是去探索,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微积分和物理的学习却没有这样的感受。尤其是物理,感觉很没意思,但是无论我怎么不喜欢研究我应该还是很喜欢物理的。

至于疫情,它没有让我变得迷茫,只是让我多了一些迷茫罢了。

果然研究自己是很大的一门课题啊!偶尔随着心流写一写东西感觉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