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喜欢的散文

我喜欢散文 喜欢情感流泻于纸张的欣喜

喜欢思维跳跃于文字的快感

我喜欢 - 张晓风

我喜欢

这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誊写时总会让我变得平静。

没有什么弯弯绕,直言「我喜欢」。自然、身边之人,细心发现,皆有可爱之处。

淡化抑或消散 - 禅香雪

淡化抑或消散 - 禅香雪

人是躁动的、平静是必修课。一段故事充满感激 却只需将印记留在心底;一些往事不如我意 却只需将记仇抛之云端。

有幸与禅香雪老师见面 欣赏她充满灵性的生活 感受她对文字的热爱。

栀子花笑了

栀子花笑了 - 青春 (2012 牡丹江中考)

初中阅读本中的一篇文章。谢谢让我看到这篇文章的你。

初中的我体弱多病 是医院的常客。所幸遇到了一直陪伴着我的「同舟共济」,让我对初中生活有着些许留恋。

永恒的蝴蝶 - 陈启佑

永恒的蝴蝶

感染力 不是字数越多越深刻。

读一遍 静思。读一遍 静思。读一遍 落泪。

那是怎样的情思翻涌、是如何的时停呆滞 —— 如临其境 仿佛世界的齿轮就那样 坏掉了一样。

精神明亮的人 - 王开岭

高中的推荐书目。

很容易在文字间体悟现代人对世界的思考、对人性的批判 —— 理性而迷人。

我喜欢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散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意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的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中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它好像准备着要奉献什么,要展示什么。那柔弱而又生意盎然的风度,常在无言中教导我一些最美丽的真理。

我喜欢看一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好像一张多绒的毯子,是集许多翠禽的羽毛织成的,它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的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遂一一就位。我喜欢观赏这样的布景,我喜欢坐在那舒服的包厢里。

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美得那样凄凉。那次,刘告诉我他在梦里得了一句诗:“雾树芦花连江白。”意境是美极了,平仄却很拗口。想凑成一首绝句,却又不忍心改它。想联成古风,又苦再也吟不出相当的句子。至今那还只是一句诗,一种美而孤立的意境。

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奇异的享受。我总是梦见自己能飞,能跃过山丘和小河。我总是梦见奇异的色彩和悦人的形象。我梦见棕色的骏马,发亮的鬣毛在风中飞扬。我梦见成群的野雁,在河滩的丛草中歇宿。我梦见荷花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这些,都是我平日不曾见过的。最不能忘记那次梦见在一座紫色的山峦前看日出——它原来必定不是紫色的,只是翠岚映着初升的红日,遂在梦中幻出那样奇特的山景。

我当然同样在现实生活里喜欢山,我办公室的长窗便是面山而开的。每次当窗而坐,总沉得满几尽绿,一种说不出的柔弱。较远的地方,教堂尖顶的白色十字架在透明的阳光里巍立着,把蓝天撑得高高地。

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幽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十字形的、斛形的、星形的、球形的。我十分相信上帝在造万花的时候,赋给它们同样的尊荣。

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当寒冷早晨我在巷子里,对门那位清癯的太太笑着说:“早!”我就忽然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我缩在皮手套里的指头不再感觉发僵,空气里充满了和善。

当我到了车站开始等车的时候,我喜欢看见短发齐耳的中学生,那样精神奕奕的,像小雀儿一样快活的中学生。我喜欢她们美好宽阔而又明净的额头,以及活泼清澈的眼神。每次看着他们老让我想起自己,总觉得似乎我仍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仍然单纯地充满了幻想,仍然那样容易受感动。

当我坐下来,在办公室的写字台前,我喜欢有人为我送来当天的信件。我喜欢读朋友们的信,没有信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我喜欢读弟弟妹妹的信,那些幼稚纯朴的句子,总是使我在泪光中重新看见南方那座燃遍凤凰花的小城。最不能忘记那年夏天,德从最高的山上为我寄来一片蕨类植物的叶子。在那样酷暑的气候中,我忽然感到甜蜜而又沁人的清凉。

我特别喜爱读者的信件,虽然我不一定有时间回复。每次捧读这些信件,总让我觉得一种特殊的激动。在这世上,也许有人已透过我看见一些东西。这不就够了吗?我不需要永远存在,我希望我所认定的真理永远存在。

我把信件分放在许多小盒子里,那些关切和怀谊都被妥善的保存着。

除了信,我还喜欢看一点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一灯茕茕之下。我不是一个十分用功的人,我只喜欢看词曲方面的书。有时候也涉及一些古拙的散文,偶然我也勉强自己看一些浅近的英文书,我喜欢他们文字变化的活泼。

淡化抑或消散

坐在湖边,水面过于平静,静得连呼吸都清晰可辨。鸟与叶子的呼吸不同,草与露珠的呼吸迥异。我的呼吸落进水中,竟也无动于衷。随手捡起一块石子,抛向水面。于是,静态的水面漾动起来,波纹沿石子的落点渐渐扩散,一波一波,像看热闹的人群,逐层散去。水圈越退越大,越退越淡,淡到虚无,直至恢复原初的平静。

天色暗下来,我踏上返回的小径。我知道,你的确来过,但你不会再来。最后一次,你紧紧握握我冰凉的手,说再见,说得语重心长。我如此粗心大意,竟没听出你的声调与往日有何不同。彼时,路灯光一片朦胧。我看不清你说话的表情,却能听到你的笑声。笑声灌注着几丝月牙儿的暖,游进我心里时,我的心也变得暖暖的,如同数九寒天忽然看到一方暖阳。后来,你消失了,我多次徘徊在你送我回家的小径,即便五月,即便阳光把小径的每一粒尘土温热,即便每一束花草都能沐浴到阳光的恩泽,我的周身依然一片冰凉。这种凉,穿透力如此之强,洞穿了我的心肺,彻头彻骨地凉了我的整个世界。

雨季到来时,我心生一种冲动。你一定会拿着一把蓝花雨伞,站在我日日必经的小径,为我撑起一方小小的晴空。瓢泼大雨遮住了视线,我发疯似的冲进雨中,冲向那条小径。我从南走到北,再从北走到南,没有看到一个人影,没有发现一把雨伞。雨点打落一地残红,种子还没孕育成熟,花瓣一片一片零落,融入泥土。看不到落花的泪水,摇摇欲坠的生涩的种子,雨幕中泪水长流。

大病一场后,忽然笑了。记得有谁说过,花开花落终有时,缘来缘去缘如水。何必强求?于是,我从你编结的罗网中跳出来,保持一定距离审视你。你变成一团扑朔迷离的烟雾,退隐到林木的末梢,袅袅飘散。你的声音变成一缕荷香,只在风起时散发出幽幽淡淡的香。我也在这幽淡中消解了自己的牵念,平静地看花落成泥,看夕阳落山,看生命的生死轮回……

没有过不去的坎。一个人走着,总喜欢自言自语说这样的话。因为这时,我已经跨过人生的无数道沟坎。那个总欺负我的男孩子,小学时给我播下仇恨的种子。这一粒种子顶着年轮长得枝繁叶茂。我想,总有一天,我要站到他的门前,摇落一树仇恨的果子,让他吞下去,心口绞索般疼痛。二十年后,我再见到他,他病魔缠身,苟延残喘。没有任何铺垫,我便送他一件护胸的背心,叮嘱他好好养病。临走,悄悄给他枕头下塞了三百元钱。

黄昏时,我和父亲坐在绿树成荫的庭院中说话。聊到儿时备受的屈辱,父亲说,常怀一颗善心,终将获得善报。父亲不是教徒,却也能大发慈悲。我的怨仇滴落父亲宽阔的胸怀,如同咸涩的雨水滴落偌大的淡水湖。我想起一种游戏。学写毛笔字的童年,写得憋闷时,喜欢提起毛笔,饱蘸一笔浓墨,提得高高的,让笔尖的墨汁自动滑落。白森森的大字本上,一个黑色的墨点,迅速向四周蔓延。待到墨汁凝滞,看看父亲不在,拿起大字本到阳光下透视。墨汁洇湿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极有层次感,像极美术课本上的黑白画。距离中心点越远,墨汁的颜色越淡,淡到和白纸的白浑然一体。这样的过度自然无痕,我很喜欢。再翻开后面的纸张,也清晰地洇透黑色的墨圈,愈往后翻,墨圈的颜色越淡。墨汁的威力终究是有限的,我想。心中积久的怨恨不也是这样吗?时间的悠远和空间的遥远终究会淡化一切的恩怨情仇。

弟弟猝亡的那天夜晚,我痛不欲生。随后的日子,我被悲痛堵塞胸口,仿佛每个明天都会是我的末日,来年便是我的祭日。没想到,我竟也活过这么多年。那份伤痛被肩头的责任淡化,结痂,只要不撕裂,就不会再伤心欲绝。

读高中时,父亲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送我去学校,连人带车带铺盖一同栽进水渠中。路过的大婶把我拽上来,带到她家中,给我换上她的衣服,给我拆洗被褥。我在她家住了三天,然后去学校。走时,她给了我五元钱。我那时想,如果需要,我会不惜我的生命报答她。心中浮现出白云般的情结,走起路来,我也像白云一样飘。后来,遇到更多像大婶那样的人,他们给予我或阳光或雨露般的恩德,我已经没办法回报。年代久远了,一份份恩情像他们留下的碑石,矗立在我们必经的人生路口。那些温暖的细节,清晰而又遥远,恒久而又淡然。我知道,我不能负重前行,我得轻装上阵。他们做给我的,我照着做下去就行。该淡忘的就让其随风散去,只须携带一颗善心行走就好了。

如今,我身边太多的人离开,像一片片树叶的飘落,无声无息。他们飘落哪里,我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入土为安,我不知道。他们在哪里轮回转世,我更不知道。我只消记住一串名字,精心制作一挂紫色的风铃,悬挂在记忆的窗口。如果风起,铃铛丁玲作响,我就知道,他们来过我的世界,给过我丝丝入心的温暖。

又下雨了。你听,窗外的雨声多么大。走出去,走到小径上,奇怪,竟然没有流泪,竟然没有心潮涌动。一份思念,竟也变得淡然悄然。就像这五月的雨,来得悄然,走得淡然。你伴我走路的声息有淡淡的暖,你转身离去的背影有淡淡的凉。这份淡,是石子激起的涟漪淡褪的平静,是墨汁滴落白纸淡化的无痕。

栀子花笑了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噪音在微风里滑过一个圈子之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夕阳带着对大地的一丝留念披着一条红色的披风在天际中翩翩起舞。一阵风吹过来,树叶摇了摇身子,落叶在树枝与地面间飞舞着,用生命最后的余光照亮了秋日的寂静。不甘寂寞的栀子花也出来助兴,将整个校园弥漫上一层浓浓的香气。

这一衣带水的校园通道上的这一头一男一女的景象跟整个气氛很巧妙地融和在一起,而另一头缓缓走来的校长却像鸟儿一样点破了这和谐的安宁。走过来了,尽管栀子花依旧很香,可这中间还是夹着一些火药味儿。

男孩坐在自行车上,侧着身跟女孩说话,女孩站在男孩的右手旁,手里拿着一个大的讲义夹和一封粉红色的信,校长站在女孩的对面。三个人站着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总是很不稳定的,就像三个小孩总比两个小孩来得容易吵架一样,这跟数学并没有矛盾。

“这么晚还不回家啊?”校长首先打破了寂静,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这两个学生。现在的中学生真的不像话了,还小小年纪,唉,想当年我们这个年纪男女连互看一眼都不敢……校长浮光掠影了他当时年轻的时候,顿时来了精神。“是的,校长,因为有点事儿。”女孩安静而从容地回答。身边的男孩羞涩地低下了头。

风似乎有些大了,树叶开始沙沙作响着,栀子花的花香像是被稀释了一样,香味顿时减少了很多。

“哪个年级的?”校长问。“高三,校长。”女孩回答道。都高三了还有这心思,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唉,校长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突然看到了女孩手上的信。

“这封信是给他的?”校长指着男孩问着女孩。“是的,校长。”仍旧是女孩从容的回答。“信,嗯,让我看一下。”校长有点不自然地说道。女孩刚伸出手,像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于是手就停在半空中了。“校长,就我所知,即便是警察,也不能随便看别人的东西。”女孩笑了笑说。“这……”校长突然有点尴尬了。

好像真的要下雨了,夕阳承受不住黑暗的诱惑消失在天际了,栀子花也是没有精神了。将暮未暮的天空里,穿越云层的阳光几乎是一种奢侈,然而在黑暗到来之前它依然顽强地存在——这一切看了都使人感动……

男孩的脸色似乎有些苍白,他拉了拉女孩的衣角说:“给校长看吧!”校长看了看男孩,眼神之中掠过一些的感激,但随即笑了,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了。女孩把信给了校长。

配合得多好啊。校长来不及多想,忙打开信:放心,好好治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学习不用怕落下,全班同学都会帮你的。大家都在等着你回来呢!这些笔记是同学们帮你做的,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因为不只是你一个人,你还有大家呢!接下来,是同学一大串的祝语。校长的表情突然僵硬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校长信看完了吗?我们到时间晚自习了。校长,其实这世上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一种更深更真更值得让人珍藏的感情,那就是友谊,您说是吗,校长?”女孩仍旧笑着说。

是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自己竟忽视了这种真挚的感情,还差点扼杀掉了它。这一切都是真的,不是童话!是啊!不是童话。校长突然笑了。

这笑像一个屏风把风和将要下的雨都隔绝了。天空仍像先前一样静谧、和谐,树叶被风温柔地拥抱得安静而羞涩了,空气中溢满了香气,栀子花笑得有点“花枝招展”了。

永恒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后记:我与语文

感谢自我记事以来的四位语文老师:王明玉老师 何希老师 徐祎箐老师 赵田老师

小学时我对文字并无感觉 只是觉得王老师在教授一篇文章之前 自己为我们朗读一遍的声音很美。

初中我空有智商 却不懂情感一二。总是和何老师顶嘴 扰乱上课秩序。何老师是那种热爱生活、喜欢学生的老师,在她的博客上满是从满灵性的文字,在和我们一起学习出师表的时候也竟会落泪。高中的某天 我再去回忆何老师的文字 回忆初中种种故事 只恨初中的自己不懂事。

高一因为成绩需要 我开始认真听语文课。徐老师教授的内容中规中矩,学到的知识并不多,但是徐老师的笑意总能让我对语文充满兴趣。

高二和高三都是赵老师带我。他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是「语文是有温度的一门学科」。从诗歌内涵的思考 到对社会的辩论,从为金庸那个时代感到惋惜 到与我们一同奋站的高三。我很喜欢在办公室和赵老师交流问题 不论是关于语文的 还是关于生活的。我记录下赵老师上课的每一个内容 厚厚的笔记就是数不清的回忆。

感谢这些可爱的语文老师们,让我对生活处处留心 让我有了一双懂得欣赏的眼睛。我喜欢用文字记录我的生活 我喜欢让情感流泻于纸张。

当然了 也因为那些优秀的创作者。我能够和他人自如的分享我的日常 想必离不开张晓风的我喜欢;我能够心如止水的处理问题 面对挫折 想必是禅香雪带给我的人生哲思……阅读这些灵动的文字 总觉得 这个世界上 我并不是孤单一人。